您好,欢迎来到延安市红色文化学习中心网站!
可开具正规培训发票

开票内容为:培训费

开票单位:延安安塞区红色文化学习中心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二选一

咨询热线:0911-3386333

名师风采
当前位置:
传承延安精神,迎着十九大春风前行
来源: | 作者:ansaiwenhua | 发布时间: 2018-02-07 | 2304 次浏览 | 分享到:

“手弹三弦扑啦啦响,各位伙计听我讲;全民喜庆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延安宝塔区山脚下的一个社区院子里,脱贫后的村民刘文兵正弹奏着三弦,抖动着甩板、麻喳喳,用自创的陕北说书宣讲十九大精神。围成一圈听书的邻里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11月9日 《人民日报》)

延安,七十多年前,党的七大在这里召开;七十多年后,党的十九大的春风让圣地延安又一次沸腾。延安,本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但在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中,简直是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当年,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谁不向往革命圣地。在延安的大熔炉里,懒惰者会勤奋起来,失意者会振作起来,灰心者会燃起奋进之火,绝望者会看到希望之光……就是这样的红色基因,一路传来,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宝贵财富。由此形成的延安精神,永远根植在人们的心田。

此刻,又记起了著名记者、诗人祁念曾的《延安,我把你追寻》,“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样的诗句真让人常读常新、百读不厌。诗人曾说,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当前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扬延安精神,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十八大以来这几年的努力,人民群众的温饱已经解决,总体小康基本实现,正行进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在物质生活生活上,我们正在告别“破旧的茅屋”,正在丢掉“老牛破车”,向着现代化迈进,但那“温热的土炕”和“顶天立地的脊梁”应该永远传承。当年大生产运动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这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正是脱贫工作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

曾几何时,物质的相对丰腴淡化了精神境界的修炼,党内曾出现一些不正确的思潮,认为“延安”代表的是贫穷落后,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太合拍了。就如前些年讽刺的“雷锋出国”一样。其实错了,任何缺乏精神支柱的、不能凝心聚力的发展都是不成功的。传承延安精神,就是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倘若丢掉了初心,就失去了脊梁。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共产党人身上凸显出来的精神根植骨髓,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怕困难,战胜困难,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

“圣地无佛祖,延安有真经。”习总书记曾在延安的梁家河奋斗了七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将崇高的“初心”融入了血液。当前,延安这片热土,正和全国各地一样,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迎着十九大的春风,冲刺全面小康,将延安精神发扬广大,是时代的需要。站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沿,我们更当牢记“初心”,如祁念曾所言,“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文/黄自怀)